十年這個電影由五個短篇組成,講的是十年之後,香港的未來。
每個短篇之間的導演功力差異滿明確的,娛樂性的差異也很明確,有很悶的,也有很吸引人的。悶的事後回想,發現那是最沈痛的;吸引人的在看到的當下,就有一種強烈的既視感。
其實不只既視感,整部十年所推想的香港未來故事,其實都曾經是台灣過去的歷史。
台灣人過去70多年來,不斷跟KMT抗爭,追求自治,追求民主,追求自由的種種困境與戰役,都在十年這部電影裡面獲得了一種來自異國的濃縮。
因為我參加的是特映會,有機會跟導演們提問,所以我就問了,他們在拍攝十年的時候,是否有參考過台灣的歷史,答案是肯定的。
而我在十年這部電影裡看到的,遠比參考更多。
被幕後黑手操弄的政治檯面演出;活著跟死了沒兩樣,死了反而才像是活著的一般人;遭到各種政治、經濟圍剿消滅的本地語言;為了抗議而自焚;遭到查禁的各種名詞、事物、書本。
雖然十年是個微科幻的未來想像故事,但是那個未來的香港,與過去的台灣有著異常的重疊與相似。這絕對不只是因為拍攝時「參考」過台灣的歷史而已,而是「凡是面對獨裁暴虐的政權,我們就都會遇到相同的事」。
KMT在台灣幹過的,中國在香港也會照樣幹一次,只是時間早晚跟手段殘暴程度的差異而已。
台灣跟香港面對的問題其實是同一個,所以才會如此相似。
消滅經濟,消滅制度,消滅語言,消滅歷史,最後連你的下一代也會被奪走/消滅。
然而台灣比香港幸運的是,我們跌跌撞撞苦悶地撐過來了,而香港的苦難與煎熬是現在進行式。我們正在展開消滅獨裁暴虐的行動,香港正在承受獨裁暴虐的第一波正式攻擊。
民主自由是一種很麻煩的東西,因為他不是依靠任何英雄或帝王的施捨,而是靠足夠多的人團結一致合作去爭取與維護。
爭取與維護,兩邊都很重要,缺了任何一邊都不行。
香港的困境不只是正在承受強大暴力的攻擊,是否有足夠的人願意團結在一起,去爭取跟維護他們自己的民主自由又是另一個更複雜的社會、政治乃至歷史問題。
雖然台灣沒有多少資格去說別人,但是在這方面,我們確實走的比較早也比較久,相對能取得更大的合作與共識。
所以十年這個電影,從香港的角度看,會是他們的未來,但從台灣的角度看,都是我們的歷史。
而當我們知道,有一個地方/國家的人,正在走我們從前走過的路,試圖爭取並維護他們的民主自由時,我們這些國外的人能做什麼?
能做的不多,就是知道他們的故事,並且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幫一把而已。不管是仗義出聲也好,實際行動去參與助陣也好,總之我們對香港必得有一份關懷,不是因為我們同為遭到中國攻擊的難兄難弟,而是因為他們跟我們一樣,都在爭取與維護民主自由的道路上前進。
對電影裡的角色來說,為時已晚。
但是在他們的故事被故事外的我們知道後,就為時未晚。
因為故事的後續發展,會被外面的我們改變。
而現實的世界會不會發展成故事裡的樣子,同樣也會被外面的我們改變。
看完電影站起身的那個時候,就依然為時未晚。
只要開始行動,就不晚。
對抗暴政永遠都可以從今天開始。
戰鬥吧,香港人。
台灣人就算無法給與你們實質的支援,但總會找到方式支援你們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